网易首页 > 网易房产 > 正文

房地产“托市”升级:公积金、人才政策频现松绑

0
分享至

近期,随着多个省份降低新冠疫情紧急响应级别,房地产业也和其他行业一起,进入复工阶段。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调研,截至2月23日,已有半数房企全面复工,但这种主要集中于业务支持端,在销售端,近七成售楼处尚未开放。

近日,南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允许使用公积金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相比此前“暂停向购买第二套及以上住房或申请第二次及以上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职工个人及家庭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住房除外)”的规定,新规有了明显放松。

此前的2月21日,河南驻马店率先调低首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为20%,并实行购房补助政策。浙商银行也于近日下发通知,将非“限购”城市居民家庭购买首套住房的最低首付比例从原来的三成调降至两成。

岁末年初,新冠疫情从武汉蔓延至其他地区。为应对疫情影响,春节后,各级政府部门陆续对房地产政策进行微调,比如延长土地出让金缴纳时间、延缓偿还公积金贷款、延期缴纳税费、加大土地供应,等等。

如果说这些微调是为应对疫情影响而进行的合理化调整,近期驻马店、南宁等地的“允许加杠杆”举措,则被认为带有明显的“托市”性质。

市场下行叠加疫情影响,使得2020年的房地产市场开局不利。那么,这些举措会否蔓延至更多的城市?在“房住不炒”的红线内,这些措施能否挽救房地产市场?

从“救企”到“救市”

南宁、驻马店两地的政策亮点均在于公积金政策。除调降首付比例外,驻马店还将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从45万元提高到50万元,同时大力推广公积金组合贷款业务。

南宁对公积金贷款购买二套房的限制条件有三点:目前无房或所拥有的唯一住房建筑面积在120平方米(含)以内;已使用一次住房公积金贷款并已结清;第二套房的建筑面积为144平方米(含)以内。

虽然都是“有条件”松绑,但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这些做法分别代表了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对“救市”的需求。

“救市”的另一种表现还在于人才政策。2月18日至2月21日,广东中山、江苏苏州相城区、山东青岛先后出台人才新政,涉及落户、安居房、购房补助、社保补贴,等等。

其中,中山将为直接落户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一批人才安居房,一旦就业,还可以享受3年社会保险补贴。苏州相城区则构建“人才购房绿色通道”,将工作满3个月的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证明开具范围,在区内购房不受户籍、社保、积分等限制条件的影响。

张大伟将这轮调整称为“从救企升级到救市”。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此前的措施意在减缓企业的资金压力,新一轮政策则意在刺激市场复苏。换言之,政策调整的着眼点,正从疫情期间的保障,转向疫情后的恢复。

这种变化也反映出疫情影响减弱、市场开始复工的现状。

近期,随着多个省份降低新冠疫情紧急响应级别,房地产业也和其他行业一起,进入复工阶段。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调研,截至2月23日,已有半数房企全面复工,但这种主要集中于业务支持端,在销售端,近七成售楼处尚未开放。

但南京、沈阳、济南等一些二线城市正在研究售楼处开放。比如,2月20日,南京发文指出,商品房销售实行精准防控,符合条件的各开发企业项目售楼处逐步有序开放。济南也表示,正在研究售楼处和中介门店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逐步恢复营业。

北京某大型房企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对于疫情持续时间和影响,公司曾做过三种假设。最乐观的假设为,疫情在2020年3月得到控制,4月彻底结束。他表示,如今这种假设正在成为现实,公司各部门正陆续复工,并制定疫情恢复后的各项工作计划。

房价不会大幅波动

“救市”政策的频繁出台,还有一些深层次原因。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很多城市的GDP增速出现下降。作为对经济增长有重要拉动作用的房地产业,则从去年下半年进入下行期,其中三四线城市的降温尤其明显。

岁末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不光是房地产业,经济形势也受到影响。因此,在近期各行业有条件复工的过程中,房地产业不仅备受关注,也被寄予厚望。

早在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12月30日,湖南衡阳就制定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推出17条措施。衡阳也被称为“打响救市第一枪”。多家机构发布报告指出,疫情爆发后,楼市政策存在“边际放松”的空间。

华创证券指出,近期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房地产支持政策,“一方面是希望稳开工,从而稳经济,另一方面则希望稳土地市场、从而稳财政。”预计在房住不炒的大原则下,地方政府的一城一策力度或将进一步加大,并且供给端的政策较需求端政策会更大力度、更早时间地获得推进。

张大伟也表示,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市对楼市政策进行松绑,但力度有限,需求端尤其不会大规模松绑。因为在央行于2月19日发布的“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再度强调了“房住不炒”,并重申“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如今,随着复工情况的增多,加之支持性政策陆续出台,房地产市场恢复可期。多个受访的房企人士对市场在4月彻底恢复表示乐观。

空·白研究院创始人杨现领认为,如果疫情在2月底3月初得到控制,预期房地产销售在3、4月份会恢复性增长,5月份会出现大幅度增长。

这是否意味着房价将出现大幅上涨?前述房企人士表示,今年一季度是房企债务到期的高峰,年初也是企业补货需求较大、预算充足的时段,在今年一季度销售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行业的资金压力将有所凸显。

同时,一些城市的库存开始积压,去化周期延长,也将给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带来下行压力。

他认为,从目前很多房企启动网上降价卖房来看,疫情结束后,也不排除企业继续实施以价换量的可能。但全年来看,随着需求的延后释放,疫情对销售的影响不会太大,预计全年销售规模的降幅不会超过10%,房价则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延伸阅读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首批本科批录取投档线数据出炉,四川大学、天津大学跌幅最大!

首批本科批录取投档线数据出炉,四川大学、天津大学跌幅最大!

勋哥教你填志愿
2025-07-18 13:31:31
日本女篮主帅谈半决赛:这是荣幸 在中国对阵中国队 看台坐满观众

日本女篮主帅谈半决赛:这是荣幸 在中国对阵中国队 看台坐满观众

直播吧
2025-07-18 22:04:11
他识破宋江,假装回乡探母,结果一去不返,成为水浒结局最好的人

他识破宋江,假装回乡探母,结果一去不返,成为水浒结局最好的人

诗意世界
2025-06-01 17:24:35
宗庆后没设信托,看了宗馥莉用110万反杀,才知道王健林眼光多毒

宗庆后没设信托,看了宗馥莉用110万反杀,才知道王健林眼光多毒

壹点半娱乐
2025-07-18 20:14:58
淮安把全国拉下水

淮安把全国拉下水

睡前马戏团
2025-07-18 11:46:32
侯勇怎么也没想到,12年前抛弃的糟糠之妻,成了他高攀不起的存在

侯勇怎么也没想到,12年前抛弃的糟糠之妻,成了他高攀不起的存在

比利
2025-07-17 19:56:08
因眼红《哪吒》,宋依依花1亿翻拍《聊斋》,上映后成全网笑柄

因眼红《哪吒》,宋依依花1亿翻拍《聊斋》,上映后成全网笑柄

崽下愚乐圈
2025-07-17 14:18:21
日本最著名的电车,但从来没有素人坐过

日本最著名的电车,但从来没有素人坐过

beebee
2025-07-18 11:13:01
河南高校在江苏遭遇寒流:河南理工、华水暴跌,郑大605,河大578

河南高校在江苏遭遇寒流:河南理工、华水暴跌,郑大605,河大578

娱乐看阿敞
2025-07-19 00:10:09
曾是安徽副省长,收受贿赂500多万,2004年被执行注射死刑

曾是安徽副省长,收受贿赂500多万,2004年被执行注射死刑

年代回忆
2025-07-18 20:47:03
金正日长子死亡内幕:被软禁到15岁,打造情色行宫,涉嫌谋害弟弟

金正日长子死亡内幕:被软禁到15岁,打造情色行宫,涉嫌谋害弟弟

吴学华看天下
2023-12-12 11:19:09
我不想死!游客在米兰被割喉,血流满身绝望哭喊,原因结果曝光

我不想死!游客在米兰被割喉,血流满身绝望哭喊,原因结果曝光

鋭娱之乐
2025-07-19 01:55:03
浙江200万欧签400万欧中超最强前锋 米特里策个人秀+任意球破门

浙江200万欧签400万欧中超最强前锋 米特里策个人秀+任意球破门

智道足球
2025-07-18 22:41:26
中国电车的九大罪状:让无数人付出巨大代价

中国电车的九大罪状:让无数人付出巨大代价

沙雕小琳琳
2025-07-13 20:02:16
女跑者真实经历分享:天热跑步谨慎走光,小心“春光乍泄”

女跑者真实经历分享:天热跑步谨慎走光,小心“春光乍泄”

马拉松跑步健身
2025-05-29 13:53:35
iPhone可能得涨价,因为京东方在正面硬刚三星。。。

iPhone可能得涨价,因为京东方在正面硬刚三星。。。

差评XPIN
2025-07-19 00:10:12
超4倍薪水图片报:迪亚斯与拜仁达协议,1400万欧年薪签约4年

超4倍薪水图片报:迪亚斯与拜仁达协议,1400万欧年薪签约4年

直播吧
2025-07-18 16:58:08
公认的四大抗衰老运动,让你比同龄人年轻10岁

公认的四大抗衰老运动,让你比同龄人年轻10岁

增肌减脂
2025-07-16 20:30:08
2011年,季莫申科与律师在狱中发生关系,“限制级”视频被爆出

2011年,季莫申科与律师在狱中发生关系,“限制级”视频被爆出

诗意世界
2025-07-18 11:35:30
毛主席女儿不仅李敏、李讷,原总参文化部长李静其实也是他的女儿

毛主席女儿不仅李敏、李讷,原总参文化部长李静其实也是他的女儿

野史日记
2025-03-04 14:10:03
2025-07-19 09:11:00

头条要闻

正部级女官员刘慧任上被查:17岁当工人 39岁任正厅

头条要闻

正部级女官员刘慧任上被查:17岁当工人 39岁任正厅

财经要闻

娃哈哈争产大战:杜建英的进击

体育要闻

夏联-杨瀚森8+8+5+3帽 开拓者大胜火箭

娱乐要闻

王琳自曝被儿子打,承认自己水性杨花

科技要闻

凌晨,OpenAI重磅更新,Manus们算白忙活吗

汽车要闻

售30万?方程豹钛7高配版有激光雷达/车载无人机

态度原创

亲子
健康
手机
房产
公开课

亲子要闻

健康 | 男孩1年长高10厘米!家长却愁坏,医生提醒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

手机要闻

一加13、REDMI K80 Pro、iQOO 13销量比比看

房产要闻

一梯一户纯板楼!断货三年,海口这一核心区,硬货出场!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