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房产 > 正文

苏州楼市调控加码 新房满三年后方可转让

0
分享至

5月11日,苏州市政府出台《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市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补充意见》,对苏州工业园区全域、高新区部分重点区域新建商品住房实施限制转让措施,购房人自取得不动产权证之日起,满三年后方可转让。

而对于苏州工业园区全域二手住房,购房人通过二手住宅市场交易新取得不动产权证满五年后方可转让。此次“限售”新政,是苏州自2016年发布限购、限贷、限价措施之后,房地产调控的再次加码。

今年一季度以来,楼市“小阳春”再现,多地接连出手加码调控,近期,中央再三强调“房住不炒”,各部委密集发声调控不放松,稳定楼市究竟靠什么?

5月12日晚,《央视财经评论》邀请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财经评论员章宏共同解析。

从打折到限售为什么都是苏州?

新闻链接: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苏州市区商品住宅新增供应79.23万平方米,成交185.25万平方米,供求比0.43,明显供大于求。

来自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苏州二手房成交11748套,环比增长99%,同比增长84.1%,逼近2012年以来的历史最高值。

4月16日,苏州吴中区发布政策,宣布符合购房条件的企业或个人经认定后,给予优购房实际销售价格20%-30%不等的折扣奖励。

章弘:准一线大移民促使苏州房地产市场火爆

财经评论员章弘:为什么发生在苏州?原来大家对于苏州的印象是二线城市,实际上它是一个准一线城市,在二线城市里面是排头兵。

目前苏州的 GDP达到18.5万亿元,人均 GDP也达到了14万元,在全国的城市当中排第7,仅次于北、上、广、深、杭州、成都,是很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此外,目前苏州的常住人口达到1075万,其中户籍人口只有700多万,也就是说有300多万人口是外来的,而随着户籍政策开放,这部分人口也会在房地产市场上形成巨大购买力。

冯奎:城市政府负有的主体责任正在落实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苏州这个城市非常地特别,它在2016年的时候就出台了调控的政策,但在过去这两年当中,在房地产调控方面,其他城市跟进出台很多政策,苏州没有出太多新的政策。

随着这两年房地产市场需求量的累计,同时也考虑到苏州和上海两座城市之间,非常紧密的联系,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苏州房地产又带来了一拨重要的需求。

因此我们看到,在过去的这几个月当中,无论是一手房还是二手房的交易,无论是价还是量,苏州的楼市都走在了全国前列。所以,这次苏州出手调控,我觉得是一个信号,反映了地方政府正在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至于说这种效果,我觉得还有待于观察。

坚持房住不炒稳楼市靠什么?冯奎:警惕借城镇化和区域政策炒热推高房价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2016年的时候,中央就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在2016年、2017年、2018年地方出台很多方面的政策,但是在2018年的10月和12月,中央两次重要的会议上,没有重点提到房地产调控,这也许让很多地方产生了一些误解,认为楼市调控的风向变了。

但是,2019年4月1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而且要落实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主体负有主体责任这样的长效机制。

这充分说明了决策层的政策决心。因此,我觉得,现在最主要是要维护我们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因为只有稳定的政策才能够带来稳定的预期,有了稳定的预期之后,我们的房价、地价稳定的力量才能够进一步增强,这样以后对于整个房地产健康发展最有促进作用。我觉得在这点上,现在特别要警惕一种现象,就是在我们出台城镇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时候,有些人会利用这些政策,来热炒和推高我们的房价。

章弘:楼市调控有决心更要有恒心

财经评论员章弘:我觉得调控楼市,我们不光要有决心,同时更要有恒心。楼市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它不是一个短期事情,是一个长久的事情。

对于中国来说,要把楼市稳住、让房价稳住,一是要破除掉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顽疾;二是要降低杠杆率,化解金融系统可能面临的风险。这两件事情,无论哪一个,都不是短时间就能立竿见影的,因此更需要我们的政策有决心、有耐心。

冯奎:房地产调控是持久战城市政府应将其纳入“十四五”规划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在我看来房地产调控是持久战,特别是在地方政府应该把它纳入到“十四五”规划当中。

我在最近调研当中发现一些现象,一些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调控的认识,跟一年前、两年前有一些微妙的差异。

比如,有些地方认为可以歇歇脚,喘口气了,认为调控差不多了;还有一些地方认为,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我的房价如果不高到一定地步,房价配不上城市的身价;还有一种情况,有一些地方现在财政上面临一些压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撑,所以寄希望于卖地来获得收入。

我觉得这些认识,都特别值得警惕和注意。房地产调控可以说进入了最关键的时期,如果不能够在这个时候紧紧咬住,万一功亏一篑,可能一些地方的房价非理性上涨,就会使我们前一阶段的调控前功尽弃。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日本女足赛后鞠躬致敬水庆霞,全队只有一人踢过世界杯

日本女足赛后鞠躬致敬水庆霞,全队只有一人踢过世界杯

澎湃新闻
2023-10-03 22:36:28
汉字里的生殖崇拜

汉字里的生殖崇拜

拾文化
2023-10-04 08:04:48
10月4日凌晨,杀鸡儆猴?就在刚刚,国际传来新消息!

10月4日凌晨,杀鸡儆猴?就在刚刚,国际传来新消息!

小果趣味体育
2023-10-04 14:07:56
罗山高架发生车辆起火事故

罗山高架发生车辆起火事故

新民晚报
2023-10-03 11:20:11
我姑父63年出生,上个月刚退休,拿到养老金后自己都吓一跳

我姑父63年出生,上个月刚退休,拿到养老金后自己都吓一跳

刘哥剧有戏
2023-10-03 22:47:34
以色列不给中国面子,继续暴力袭击叙利亚

以色列不给中国面子,继续暴力袭击叙利亚

蝌蚪踢足球
2023-10-04 09:50:45
许家印本想弃车保帅,让后代继续荣华富贵,没想到儿子也被带走!

许家印本想弃车保帅,让后代继续荣华富贵,没想到儿子也被带走!

杂谈哥闲谈
2023-09-29 12:36:24
司马南称泽连斯基要辞职,恐怕泽连斯基自己都不知道

司马南称泽连斯基要辞职,恐怕泽连斯基自己都不知道

山河路口
2023-10-04 14:08:21
爆炸新闻!伊朗、委内瑞拉和叙利亚三国决定联手

爆炸新闻!伊朗、委内瑞拉和叙利亚三国决定联手

蝌蚪踢足球
2023-10-04 09:52:15
川藏线的穷游女路边举牌,过路司机每夜换一个,谁都不再寂寞

川藏线的穷游女路边举牌,过路司机每夜换一个,谁都不再寂寞

燕落无声
2023-09-09 13:42:24
华为芯片调查结果出炉?美国已经采取行动了,外媒:事情闹大了

华为芯片调查结果出炉?美国已经采取行动了,外媒:事情闹大了

大卫聊科技
2023-10-04 00:45:03
广东天气预报:冷冷冷!新一轮强冷空气马上来袭!彻底告别36度高温

广东天气预报:冷冷冷!新一轮强冷空气马上来袭!彻底告别36度高温

苗苗情感说
2023-10-04 13:47:34
10月11日起,呼和浩特至北京乘高铁最快1小时59分到达

10月11日起,呼和浩特至北京乘高铁最快1小时59分到达

界面新闻
2023-10-04 18:05:45
深圳一区多位领导干部职位变动,一副区长已履新职

深圳一区多位领导干部职位变动,一副区长已履新职

南方都市报
2023-10-04 11:12:06
TVB视后结婚七周年与老公浪漫庆祝,老公自爆有“七年之痒”?

TVB视后结婚七周年与老公浪漫庆祝,老公自爆有“七年之痒”?

TVB剧评社
2023-10-03 22:53:41
由于政治原因 吉达联合拒绝参加亚冠次轮小组赛

由于政治原因 吉达联合拒绝参加亚冠次轮小组赛

闻点
2023-10-03 19:35:42
果然有备而来!当菲律宾飞机低空冲击我国海警船时他们马上行动了

果然有备而来!当菲律宾飞机低空冲击我国海警船时他们马上行动了

青辉
2023-10-03 11:55:03
输中国队后,罗建儿赞中国队一人:冲击能力非常强,非常难限制他

输中国队后,罗建儿赞中国队一人:冲击能力非常强,非常难限制他

弄月公子
2023-10-04 07:18:58
胡歌:退圈快乐,好好活着

胡歌:退圈快乐,好好活着

看书有道
2023-10-03 18:09:15
男记者惹争议!赛后命令全红婵受访太强势,全妹满脸惊恐惹人怜

男记者惹争议!赛后命令全红婵受访太强势,全妹满脸惊恐惹人怜

娱情挖掘机
2023-10-04 15:56:10
2023-10-04 19:06:44

头条要闻

日本5日上午开始第二轮核污染水排海

头条要闻

日本5日上午开始第二轮核污染水排海

财经要闻

存款特种兵 为4%利率跑遍全国

体育要闻

国足史上最为耻辱的仇,让中国香港报了!

娱乐要闻

黄晓明回青岛老家过节聚餐照曝光

科技要闻

三位科学家因量子点领域的贡献而获2023诺贝尔化学奖

汽车要闻

雷克萨斯将发布全新纯电概念车 东京车展首次亮相

态度原创

家居
教育
房产
公开课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闹中取静,于独栋别墅中重构空间秩序

教育要闻

高考政策有新变化,一二三本将发生改变,或将对高考生有利

房产要闻

长江实业郭子威:政策红利下内地高端买家布局香港物业,「名日·九肚山」凭特色优势备受买家青睐

公开课

为何癌症越来越多?医生:这5种蔬菜没少害人

军事要闻

新兵超33.5万人 俄防长:特别军事行动兵力足够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