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邢 萌
今年以来,在集合信托市场降温的环境下,房地产市场依然是信托资金最为主要的投向领域。据用益信托数据,5月份集合信托成立产品数量及规模进一步下降,金融类、工商企业类、基础产业类信托表现不佳,此形势下,房地产信托逆势走高。
5月份,房地产信托募集资金594亿元,环比小幅上升,占总募集金额1400亿元的比重高达42%,居各投向领域之首。同时,记者观察到,2018年6月份至今年5月份,房地产信托月度成立规模已连续12个月居集合信托首位,成为支撑信托业务规模的重要支柱。
值得关注的是,银保监会于5月份下发23号文对房地产信托展业作出严格要求。用益信托认为,银保监会23号文出台后房地产类信托的监管升级,释放出房地产信托降温的信号,“目前,此次监管升级对房地产信托的影响短期内效果不明显,却能进一步敦促信托公司进行业务创新,运用多元化手段为房企提供融资”。
房地产信托规模独步五大投向
5月份,集合信托市场并不乐观,成立产品数量及规模环比下降。
用益信托数据显示,5月份共有56家信托公司成立1452款集合信托产品,与4月份同时点相比,环比下滑15.29%;5月份集合信托产品成立规模为1400.65亿元,较4月份同时点相比,环比减少13.06%。归结原因时,用益信托认为,一方面经济预期下行,信托融资受到挤压;另一方面银行、债市等融资渠道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企业对信托渠道依赖性有所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就五大投向领域而言,5月份除房地产外各投向领域的集合信托产品成立规模均有所下滑。
具体来看,金融类、工商企业类、基础产业和其他类信托成立规模分别为345.30亿元、126.55亿元、268.52亿元和65.95亿元,环比减少7.42%、33.54%、29.01%%和28.46%,然而,房地产类信托成立规模594.32亿元,环比上升2.96%。对此,用益信托解读道,房地产成为支撑信托公司业务规模的重要支柱。“5月末对房地产类信托的监管升级,对于当月信托产品的成立影响有限,但房地产类信托的转型尚需时间,预计政策对现有的房地产类产品的成立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信托业发展仍然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阶段,创新业务的运作模式,盈利能力仍有待市场检验,而房地产信托是信托公司重要收入来源之一,短期内不可能完全萎缩。
从规模占比来看,5月份投向房地产领域的集合信托规模占比居首,占比达到42%,较4月份增加6个百分点;其次是金融类产品,规模占比为25%,较4月份增加2个百分点;工商企业类规模占比9%,较4月份减少3个百分点。基础产业类成立规模占比为19%,较4月份减少4个百分点;其他领域投向的集合信托规模占比为5%,较4月份同时点减少1个百分点。
记者注意到,房地产信托规模占比已连续12个月位居首位。用益金融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6月份起至2019年5月份,房地产信托月度募集规模占比一直处于首位,遥遥领先于其他投向领域。
信托产品收益率
进一步下滑
集合信托降温的另一标志则是收益率的持续下滑。
据统计,5月份,集合信托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8.20%,较上月下降0.08个百分点,主要源于房地产信托和基础产业信托的收益下行。具体来看,5月份房地产信托和基础产业信托项目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是8.21%和8.45%,环比分别减少了0.26和0.11个百分点。
相关统计显示,5月份共有49家信托公司披露了产品预期收益率,其中,仅有2家信托公司平均预期收益率超过9%;有15家信托公司的产品平均收益率为8.5%-9%。有15家信托公司的产品平均收益率8%-8.5%,有13家信托公司的产品平均收益率7%-8%,有3家信托公司的产品平均收益率6%-7%,1家信托公司的产品平均收益率低于6%。
可以看出,从投向领域到公司,信托产品收益率下行预期也逐渐被印证。对此,用益信托表示,一方面央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机构资金的流动性逐步加强,从而影响社会平均融资成本持续走低;另一方面经济前景预期下滑,企业对投资的热情下滑引发融资需求的收缩,且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趋势明显,可见集合产品预期收益率仍有下行压力。“2019年的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企业在融资上的选择多元化,对于信托的依赖性有所减弱;而信托公司在违约频发的背景下,在资金投放上比较谨慎,亦进一步拉低集合产品的平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