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房产 > 正文

学区房热卖 这些家长急了!教育部发出重磅回应

0
分享至

(原标题:学区房热卖,这些家长急了!教育部发出重磅回应)

近期,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相继出现学区房价格上涨等现象,引发社会热议。如何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让学区房能做到“房住不炒”,成了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

5月19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田祖荫在发布会上表示,关于就近入学的问题,教育部的政策没有改变,始终会强力度地往下推进。

ce83868c.png?Expires=1905466264&OSSAccessKey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fko61%2BswISburbC8xa6ufrNPkrs%3D

教育部官网截图

教育部:关于就近入学政策不变

在5月19日教育部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

近期关于就近入学社会上出现了比较大的争议,比如在北京这边出现了学区房的暴涨,上海那边民办学校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公开信。我们想了解一下,对于这个问题,您这边怎么看?对于更大范围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下一步有没有什么更具体的计划表?

“不同的群体、不同的需求这是正常的。”田祖荫表示,现在正在推的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以及优质均衡,背后的出发点和最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如果都均衡了,都优质了,自然就不择校了,那就是家门口有什么学校就上什么学校。”

他还介绍,下一阶段实现优质均衡要落实“四个更”。具体来说,全面发展的理念更鲜明,有教无类,每个孩子都接受合适的教育;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大校额、大班额,生均校舍、生均运动场地不达标等短板想办法补齐。

同时,教师队伍更强,“缺音体美不行,赶紧补;农村的学校、城镇薄弱的学校缺好老师,不行,赶紧让好校长、好老师流动起来。”

d3dbaf44.png?Expires=1905466264&OSSAccessKey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DYFNEu3Xu3Va1kMYNPGNviZDP7k%3D

教育部官网截图

“我们推均衡的目标,其实就是想把每所学校建合格,让每一个地区的学校都均衡。”田祖荫说。

深圳家长提问住建部长

每经小编注意到,最近北京、深圳、上海等多地出现学区房价格上涨的现象,也让一些家长忧心不已。

今年5月上旬,一位深圳房地产中介人士说:

“学区房最近都卖疯了,好一点的出一套马上成交一套,有的小户型对比去年甚至一平米涨了好几万。”

4月底,在深圳本地“民心桥”电台节目中,就有家长听众向深圳市住建局局长张学凡提问称:

“福田百花片区的学区房现在已经涨到15万、16万一平米了,远远超出了老百姓的承受范围,政府对这种情况有没有管制或应对措施?”

3c74790e.jpeg?Expires=1905466264&OSSAccessKey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o96lVLlw%2FvMDrOa3Fvrt030DUMw%3D

图片来源:摄图网

百花片区称得上是深圳最著名的学区,名校云集,尽管片区很多都是楼龄超过20年房子,但某中介网站的信息显示,二手房挂牌均价普遍在10万以上,甚至有挂牌价达到18万、19万的。以其中一套挂牌价超过18万的房子为例,该网站的成交记录显示,去年3月底成交的同户型、同朝向房子,单价为14.1万。

对于上述家长听众提出的问题,张学凡回应称,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教育部门需要增加优质学位;二是住建部门对于恶意涨价行为需要进行管控。

五一假期北京学区房“最后的疯狂”

“成交太快了,太快了!”5月5日是今年“五一”小长假最后一天,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某龙头中介机构经纪人李吉(化名)在向询价客户推送成交报告时写了这样一句话。

李吉所指的是被北京不少家长称为“宇宙中心小学”的宏庙小学对口小区——丰汇园。3年前,北京一位家长曾花1200万元买下了这里一套39平方米的地下室,单价超30万元。

在5月4日到5日中午的36小时内,丰汇园已经成交了3套千万元级老破小学区房,最高单价超过25万元/平方米。小长假这几天,宏庙小学学区每天的房屋成交量在8~10套。

2a831fdb.jpeg?Expires=1905466264&OSSAccessKey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8cbIs06M8S98ijC02C6js3pLMmE%3D

西城区的学区房4年间已经历过一次暴涨 制图:每日经济新闻

学区房大卖的原因是,从今年7月31日起,北京西城区也要实施多校划片了。在此之前,西城是北京最后一个未实行多校划片的优质教育资源区域。

自2020年7月31日后,西城区购房并取得房屋产权证书的家庭适龄子女申请入小学时,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也就是说,如果在7月31日之前在西城买房落户,还有机会上对口的名校。这令一大批焦虑的中等收入及以上家庭的家长在“五一”期间奔向了西城各个重点小学学区附近的房屋中介。

据《北京日报》报道,5月6日起,北京适龄儿童将开始采集小学入学信息。今年“幼升小”,除近几年一直明确的过道房、车库房、空挂户等均不得作为入学条件外,城六区更是通过明确“六年一学位”,实施“多校划片”等措施,为“学区房”降温。

金融时报:

学区新政让“房住不炒”落到细处

5月8日,金融时报发表评论认为,学区新政让“房住不炒”落到细处:

过去,购买一套房便能锁定名校的时候,“天价学区房”屡见不鲜,一些“占坑房”“通道房”“老破小”和“奇葩户型”本身的居住属性极弱,或者根本无法居住,但由于与优质教育资源挂钩,便动辄卖出数百万元的高价。如今,在西城区的新政中,各类房产的入学学位在6年内只能使用一次,且即便购房,未来学区的分配也存在变数。这应当能让“不为居住,只为入学”的购房者三思而后行,进而使畸高的交易市场尽量趋于正常。

有些地区房价居高不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房屋在居住属性之外被附加了太多其他属性。比如,有的“学区房”价格畸高,是因为这类房子对于家庭来说具有教育属性,对于投资者来说具有投资价值。而当一套房子除了居住属性,还有教育属性时,它的价格很容易被炒高。所以,落实“房住不炒”,必须在多个领域精细化施策,使房屋尽可能回归应有的居住属性。政府通过持续的改革,提供保底的、更加公平的公共教育服务,而市场产出和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教育资源,最终形成“政府+市场”的优化格局。如此,或许房子身上过多的教育属性才可能被褪去。

我们期待“房住不炒”政策在更多领域落实落细,使房屋有效回归其居住属性,真正让“天价学区房”成为过去。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教育部官网、每经APP(记者:陈梦妤)、21世纪经济报道、金融时报

延伸阅读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一个让你很会拉屎的水果,现在正当季!不是香蕉!

一个让你很会拉屎的水果,现在正当季!不是香蕉!

荷兰豆爱健康
2023-03-21 10:19:51
街市黑玫瑰

街市黑玫瑰

小青桔社会资讯
2023-03-21 13:04:03
银行经理“良心劝告”:存款高于20万,就不要再傻傻地存定期了

银行经理“良心劝告”:存款高于20万,就不要再傻傻地存定期了

老金史说
2023-03-20 23:15:20
李克勤自曝:在香港山上买了套8000万的豪宅,几乎花光了全部积蓄

李克勤自曝:在香港山上买了套8000万的豪宅,几乎花光了全部积蓄

八卦物语yu
2023-03-21 10:08:58
细思极恐!苏州女子杀夫藏尸冰柜事件,更多细节被暴露

细思极恐!苏州女子杀夫藏尸冰柜事件,更多细节被暴露

潇湘史说
2023-03-20 10:54:51
东航132人遇难坠机事故调查进展发布:事故非常复杂,极为罕见

东航132人遇难坠机事故调查进展发布:事故非常复杂,极为罕见

焰冰谈生活
2023-03-20 20:19:06
突然猛降!多个品牌出现“骨折价”!厦门人,最佳时机来了!

突然猛降!多个品牌出现“骨折价”!厦门人,最佳时机来了!

海峡导报大生活
2023-03-21 13:13:15
冯小刚说过“她永远红不了,更别说拿奖了,因为太能装”

冯小刚说过“她永远红不了,更别说拿奖了,因为太能装”

小六电影解说
2023-03-21 06:20:03
那时,画家何来“无人机”视角

那时,画家何来“无人机”视角

中新社华舆
2023-03-20 11:39:10
中国有91%人民感到幸福的国际民调机构益普索是什么样的公司?

中国有91%人民感到幸福的国际民调机构益普索是什么样的公司?

凡人学电脑
2023-03-21 01:26:35
俄外长表示,准备与乌谈判,讨论严肃的和平提议,以结束战争……

俄外长表示,准备与乌谈判,讨论严肃的和平提议,以结束战争……

看破天
2023-03-21 10:58:21
张嘉倪婚变后带两个儿子外出游玩,屡次回头顾及两个孩子的感受

张嘉倪婚变后带两个儿子外出游玩,屡次回头顾及两个孩子的感受

素素娱乐
2023-03-21 10:26:42
李铁白忙活了,老婆拒还2.7亿财产,拿赃款直接给他孩子找了后爹

李铁白忙活了,老婆拒还2.7亿财产,拿赃款直接给他孩子找了后爹

妙旋小时间
2023-03-21 10:42:52
美宣布重大消息,菲律宾对中业岛不死心,中国盟友终于出手了

美宣布重大消息,菲律宾对中业岛不死心,中国盟友终于出手了

绝对军评
2023-03-21 08:28:26
70岁普京用了“低配”替身?乌克兰官员:看下巴就知道了

70岁普京用了“低配”替身?乌克兰官员:看下巴就知道了

娱娱乐坊
2023-03-21 10:11:58
外媒:报告称去年9000多名乌克兰人通过“特殊手段”出国躲避征兵

外媒:报告称去年9000多名乌克兰人通过“特殊手段”出国躲避征兵

参考消息
2023-03-20 14:56:16
国家一级演员于和伟不幸染病,得知真相,全网炸了:太让人心疼!

国家一级演员于和伟不幸染病,得知真相,全网炸了:太让人心疼!

拾壹叔
2023-03-20 22:13:20
从确诊到去世,仅三天!21岁运动员因睾丸癌离世,5个祸根要远离

从确诊到去世,仅三天!21岁运动员因睾丸癌离世,5个祸根要远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2023-03-20 18:13:33
看了永利KTV的小视频,我的三个惋惜

看了永利KTV的小视频,我的三个惋惜

巧桥的小城艺术
2023-03-21 01:33:29
李梦事件新进展,主教练郑薇一针见血,篮协核心或将被开

李梦事件新进展,主教练郑薇一针见血,篮协核心或将被开

沙雕娱乐仔
2023-03-21 11:00:09
2023-03-21 15:48:49

头条要闻

92岁默多克即将第五次结婚 66岁的未婚妻有过两段婚姻

头条要闻

92岁默多克即将第五次结婚 66岁的未婚妻有过两段婚姻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国青出线背后:球员回地方队打不上球?

娱乐要闻

刘恺威再当爹?李晓峰被曝怀孕2个月

科技要闻

GPT-4强到离谱,OpenAI拒绝开源,高管:之前错了

汽车要闻

升级8155/NOA驾驶辅助 新款领克05家族今日上市

态度原创

健康
家居
本地
艺术
公开课

猪肉里的“白条”是寄生虫吗?

家居要闻

灰白极简三居室,营造素简高级感

本地新闻

塌房的橄榄菜,在潮汕餐桌上到底啥地位?

艺术要闻

一周艺术人物|王锡良辞世,耿建翌“他是谁”展出

公开课

40岁广东男子,每晚夜跑6公里,一年后: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