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青年租住生活蓝皮书》:青年租住看重线上化体验 选房遵循“双30法则”
9月22日,《2020中国青年租住生活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在京发布。中国城市中心、中国社科院(北京)城乡规划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等各界代表共同出席发布会。
《蓝皮书》指出,新生代租客的租住需求已迎来新一轮升级,年轻、高学历、薪资水平较高的新生代租客正在崛起。在租房方式上,“长租”已经成为城市青年习惯的生活方式,超过6成人已经租房3年以上、超过56%的租客热衷选择大且好的长租机构、约有半数租客接受“租房结婚”、有超过2成租客表示愿意一直租房,科技体验与全场景服务正在成为租住品质全新注解。
新生代来袭:这届租客年轻、学历高、消费能力强,更爱选长租机构
《蓝皮书》指出,新一代城市租客的主体由30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群体构成,同时,他们薪资水平远超城市均值,并在租房方式上更热衷选择长租机构。
具体来看,年轻化是新生代租客标志性的特征之一。从基础的年龄构成来看,在城市租住人群中,30岁以下占比超过55%,其中26-30岁(1990年-1994年)的租客占比达到31.48%。值得关注的是,00后租客占比超过5%。
数据显示,整体城市租客群体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租客占比超过65%。而在长租机构租客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租客占比近8成。值得一提的是,整体租客群体中海归租客占比突破10%,已成为城市租住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学历及相对较高的收入,使得租住群体成为了城市居民中消费能力较高的群体之一。数据显示,全国主要的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租住群体,平均薪资均远超城市均值,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的租住群体,平均薪资均达到了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的2倍以上。
年轻、高学历、消费能力强的新生代租客无疑会对租住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实际上,《蓝皮书》指出,在城市租房方式上,有超过50%的租客表示会选择“长租机构的房子”,超越“中介平台的房子”及“房东直接出租的房子”。
青年租住新需求:看重线上化体验、租期服务要全套、选房“双30法则”
《蓝皮书》指出,大且好的头部长租机构为城市租客带来的便捷找房工具、智能房屋配置、专项保洁、搬家、家修服务,都已成为当代租客租房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具体来看,在找房、看房体验上,各类新式找房工具崛起。调研数据显示,在各类的新式找房工具中,线上“通勤找房”最受欢迎,“VR看房”、“地图找房”位列2、3位,均有超过半数的城市租客群体表示曾使用过上述新式找房工具。此外,在直播兴起和上半年疫情的影响下,由房东、平台工作人员直播介绍房源的“直播看房”模式也成为租房时选房新偏好之一。
在房屋配置上,越来越多的城市青年正选择通过智能家居来提升生活品质。数据显示,超过6成的租客更愿选择配备智能家居的房源,同时,有超过4成的租客愿意为智能家居设备支付更多的房租,其中,超过75%愿为智能家居设备每月多支付300元以上房租,来享受更有科技感的租住生活。
在租期服务上,保洁、搬家、维修已成为新时代租房“三大标配”。租住群体中,超过4分之1会购买保洁服务、近7成会购买搬家服务、超半数会自己购买维修服务。其中,在购买租期服务的渠道上,有近2成的城市租客会选择机构长租平台提供的保洁、搬家、维修服务。
同时,在定制化的租期服务方面,自如研究院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中,城市租住青年购买最多的专项保洁服务TOP3为:卧室除螨、新居开荒、玻璃清洗。而购买搬家服务的群体中,有近3成表示会同时购买打包服务,享受“原封不动”的搬家体验。
在选房考量上,新生代租客在追求租住品质的同时,仍将“通勤时长”和“房租占工资比”作为最终的选房考量因素。调研数据显示,近8成新生代租客希望将通勤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近9成希望将月房租控制在月收入30%以内,“30分钟以内通勤+30%工资以内房租”共同构成了城市租住幸福的“双30法则”。
租住生活新理念:选“长租”更自然 选城市更开放
新生代租客对租住品质需求不断升级的背后,《蓝皮书》认为,是长租机构模式所代表的新租住生活方式,对城市租住一族的生活观念、消费选择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长租”已经成为城市青年习惯的生活方式。首先,在租房时间上,超过6成人已经租房3年以上;其二,在租房方式上,有超过6成人将长租机构作为租房时的首选;其三,在租房观念上,约有半数租客接受“租房结婚”,有超过2成租客表示愿意一直租房。
与此同时,结合城市人口流动数据来看,以武汉、杭州、成都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正凭借着更小的住房租赁负担、更富裕的租住空间和更便利的职住通勤,受到更多年轻人的青睐。数据显示,在这些城市的流入人口年龄结构中,32岁及以下的占比均超过50%。
业内人士表示,新一线城市的发展给年轻人创造了更多机会,而年轻人的到来也将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可以预见,随着新生代租住群体的流入,新一线城市住房租赁中的需求总量、品质化需求、多元化需求也将迎来新一轮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