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 说 | 乱象之下,亲子游如何另辟蹊径?
惠志鹏——
万树文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乡村振兴促进中心副主任。被多家媒体评为中国策划专家,先后被聘为多所高校策划及旅游专业客座教授。近年来专注研究“旅游目的地倍速成型”、“旅游目的地定位思想”、“旅游目的地前置运营”、“旅居地产服务模式”等行业课题,并在多个地区和项目上取得成效。
经常有朋友和我讨论,平时工作太忙没时间带孩子出去玩,好不容易有时间了还不知道去哪。远的地方不敢去,近的地方又觉得没意思。即使去了,也是换个地方玩手机。
亲子夏令营、亲子户外、主题乐园、研学游……当前旅游市场中,打着“亲子”概念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多,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然而,五花八门的亲子旅游产品也确实存在质量参差不齐、设计不合理等诸多问题让人眼花缭乱。
一些文旅从业者可能会说了,亲子游还是以孩子为核心,要转变思路,变成以家庭为核心。亲子游最快乐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家长。说实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从孩子导向到家庭导向,这是任何人都能想到的!作为旅游从业者,你能这么思考问题吗?
在我看来,亲子游是最省事的!
对于孩子们来说,其实他们的喜好很简单。捡一片树叶、扔一块石头、踩一个水坑溅起水花,他们的快乐其实非常容易满足。先不说景区不景区的问题,即使找个地方搭几个滑梯、养几只兔子、小羊就能玩一整天。有些地方的滑梯甚至还没小区里的好,那么,如果是单纯的满足孩子,我们为什么还要出去呢?
所以说,对于亲子主题来说,千万不要觉得孩子是唯一的。我们着重思考的点一定不是该如何满足我的孩子,而是该如何满足其他人?如何在孩子不来的时候打破“周末经济”的桎梏?
那么,亲子游到底该怎么做呢?其实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思考。
一、亲子决胜局,人群是关键
既然是亲子游,按理说,每个过程都应围绕“亲子”来做文章。换言之,亲子才是整个市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但是,在亲子游、研学游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冷静地看到,一方面,当前的亲子主题同质化严重、教育元素和内容极度匮乏等行业内卷化严重;另一方面,家长来了无事可做或只能躺尸玩手机等种种现象也日益暴露。这些问题需要被人们看到,也值得作为文旅从业者的我们警醒。
随着人们对亲子游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市场上将会涌现出更多的细分领域。需要有足够好的内容,能够满足父母、老人和孩子三方的需求。在体验中,得到共同成长,也能实现亲子互动和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的升温。市场上真正需要且欠缺的,正是这种以深度化、精致化、细分化为导向的、扩宽人群种类、满足多样人群需求的亲子游产品。
要想打动这部分做决策的父母或老人,其实亲子游的广度还需要予以增加。亲子游的目的也不仅仅在围绕在孩子和家庭,而是抓取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以日本mokumoku农场为例,作为日本最著名的以“猪”为主题的亲子农场,迄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农场以“自然、农业、猪”为主题打造,将客群主要定位在“家庭市场(以12周岁一下)及学生市场”。依照当地的自然地貌特征,巧妙地规划了核心体验区、度假休闲区、餐饮美食区、商业购物区四大功能,为不同年龄段的人提供多元服务。
对于孩子来说,以动物喂养和手工喂养等体验作为核心。在家长的陪伴下,孩子们可以听饲养员讲课、喂食小动物、学习挤奶,还可以参与到手工制作香肠、糕点等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为此mokumoku农场在核心体验区打造了诸如火腿香肠工坊、手工体验教室、叉烧主题馆、学习牧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体验项目。
对于家长来说,mokumoku农场布局了商业购物和餐饮美食。有蔬菜交易交易市场、新鲜肉类、旅游纪念品可购买,咖啡厅、烧烤屋、乡村料理店等美食店品尝,更有步行道、自驾车、骑马等娱乐项目可供消遣。而且美食区的食材全部选用农场及当地农家提供的有机蔬菜和肉类。
对于老年人来说,还安排了露天温泉、度假住宿等休闲体验项目。老人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参与体验活动,也可以在露天温泉感受宾至如归的度假生活。
在强大的市场潜力支撑下,mokumoku农场能够更准确的描绘用户画像,加速优质资源的整合。通过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推动亲子主题下多样领域的跨界合作,助力更多元化的亲子产品进入市场,能够形成人群的闭环体验。
发力于“亲子度假”,成功于“扩宽人群”。
二、时间淡旺季,内容是关键
进入11月以来,许多景区已经开始执行淡季门票的价格,机票、酒店、跟团游的价值也比之前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凡此种种,皆因进入冬季后,出游人数的明显减少。
淡季时旅游发展受到季节性限制是行业现在面临的共同难题。由于淡旺季的存在,行业内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旺季时熙熙攘攘,淡季时冷冷清清,年复一年的上演“冰与火之歌”。
旅游业不应该成为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它的深层价值其实需要我们从业者进一步挖掘。很多人以“旺季做市场,淡季做品牌”的思维运营来应对旅游开发的淡旺季,从大方向上来说是没错的,但是具体运营方式和内容上却很模糊。
其实核心还是围绕着“时间和空间”,需要在内容上下功夫。
就拿冬天来说,在人们的印象中,冬季是除冰雪旅游、温泉旅游等少数旅游业态外的整体行业的淡季。比起其他季节,冬季很多农家乐、民俗体验园更是一起进入了“冬眠模式”。从门庭若市变成了门可罗雀。
那么,该如何开发冬季旅游,破解淡季难题呢?其实所有的优势都是建立在核心产品的优势之上,关键还落在内容。
首当其冲的就是分析、抓住游客的需求。旅游从业者要抓住不同地区、类型游客的行为偏好和消费行为,迎合游客的口味,以达到吸引客源的目的。以济南大剧院为例,在经过对人群调研的基础上,计划推出了一系列喜剧新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包括12月份的开心麻花巡演。
其次,就是创新产品、增加内容,提升出游体验,留住更多的人。让没来过的想来、走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比如冷暖相映,注重室内和室外旅游产品的组合,如室外冰雪活动与室内温泉相结合;动静结合,在原有产品基础上,配之相迎的购物、美食、休闲等服务;昼夜交替,兼顾白天+夜晚的旅游产品组合,夜间可开展庙会、灯会等全天的活动内容。
当然了,有能够满足游客需求的产品还不够,还要有强有力的营销推广。在恰当的节点和合理的时间段,通过特价和促销来刺激游客在“淡季”的出游需求。同时,还要把握好传统节假日和新兴节日,如元旦、春节、元宵节、圣诞节、万圣节等特色,做足旅游宣传。
以消费者的对旅游产品的喜好和诉求为根本,发挥优质产品的作用,推动常态化宣传,可以很大程度上完善产业格局,发挥积极的带动作用。
旅游行业归根结底是市场行为,亲子游说白了也由供需决定。
没有淡季的景区,只有淡季的思维。在人群和内容上做精做优、做长做深,才能实现亲子游的可持续发展。
联系地址:青岛市崂山区秦岭路18号国展·财富中心1号楼419
万树网站:
联系电话:0532-88990005